作文范例:
《低调的鸟巢蕨》- 杨秀蓉老师
    一天上课时,偶然抬头望向窗外,竟然瞥见一棵鸟巢蕨在窗外墙角探出身来,这一发现,全班起哄。这里是四层楼高的课室,突出的白色墙柱里层太阳不直接照
射到,形成一块阴凉的死角,雨露却能撒布,它就这样抓住角边裂缝之间那一点点腐植土,张扬着长条形的翠绿叶片,乍看像别在白色礼服上的一朵礼花,有那么一点庄严的味道。
    这么一个悄无声息的勇者,就捉住脚下那么一点泥土,高高地俯瞰着我们,聆听我们的朗朗书声,窥探我们的一举一动,少说也有三四个月的时间了,我们竟然没有发现它的存在,是我们太专注于学习,总把窗帘拉紧,怕阳光透进来,怕冷气溜出去,每天硬生生把蓝天和这绿色的精灵都屏蔽在窗外,窗内是一双双无神的眼睛埋在字里行间,窗外是一叶叶盎然的绿招摇在危墙裂缝间。
    我每天上三文商忠的课都刻意掀开窗帘,望它一眼,眼里有了绿意心里就有了惬意。可是这种你监视我,我偷窥你的时日大约两个月之后,校工为了粉刷校舍,攀上梯子用长铲子把它从墙上驱逐掉,它就飘落在了一楼透明的棚顶上。它是被连根铲除的,根还在,雨露阳光滋润了它,竟然就摊在棚顶上苟延残喘了整整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吧,没有蔫去。刚好从我桌位的窗口探头出去可以哀悼它。再后来,不知是校工发现了还是被大风刮走了,叶骸不见了。一棵强悍的生命就此离逝。
    这种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蕨类,一身的翠绿,别无杂色。长条形的叶片围绕根顶部圆形排列斜向四十五度向上辐射式展开,中间有一个凹陷处,像一个可以承载生命的鸟巢,故名鸟巢蕨。它常附生在高大粗壮的树干上,也可以一棵独立生长,更能在石缝枯木中扎根。
    鸟巢蕨极易养护,可以在大太阳底下,可以在阴凉的大树阴蔽处。家里花园石
缝间或枯枝中偶尔会悄悄地露出一张浅绿色叶片张开的笑脸,那就是不知从哪儿飞来的孢子长成的小鸟巢蕨。这貌似杂草的绿植并不碍眼,但若不拔除掉,越长越大就会喧宾夺主把长在旁边的花植遮盖掉或挤掉,生命力强悍。初生婴儿怕烈日直射,就躲在荫蔽处,待雏鸟渐长慢慢把它移至太阳底下,它也能适应,且生长良好,韧性极强。
    成年后的鸟巢蕨叶片阔,上头渐尖,叶缘呈波浪状,每一叶片中间有一褐色软骨质杆支撑着,叶片舒展均匀形似一把倒开的雨伞,中间巢穴向着苍穹,像极了一个汲取天地精华的聚宝盆。这聚宝盆若附生在高大雨树上,树冠为它阻挡了炎热的阳光,雨水、枯枝、落叶就聚集在盆底自行光合作用,转化为腐殖质以作为养分。它有自己的根,它是自力更生的,并不掠夺大树身上的营养。它以朴素的婀娜之姿衬托大树的伟岸之形的同时并不占树的便宜,装点了大自然也养育了自己,鸟巢蕨或许翻阅过古圣先贤的典籍,知道什么叫“韬光养晦”吧?
    过去在售卖观赏性植物的花圃中,鸟巢蕨总是屈身在一群杂乱的绿植中,甚至连个像样的花盆都不须为它装点,就这样静静地枯守在一隅无价的等待青睐它的主人把它拎回家。
    让我对向来不多看几眼或随意从自家花圃中决然拔除的鸟巢蕨肃然改观的是新加坡这个有花园城市美誉的国家。因为女儿在新加坡上班,所以到邻国的次数也多了,每回从樟宜机场出来,高速公路两旁的景观每一眼都是惊艳。路的两旁有像兵士一样俨然挺立撑着伞状的枝桠以一身浓荫欢迎你的雨树或笑容灿烂旖旎的九重葛,鸟巢蕨或鹿角蕨就别在高大的雨树身上,像迎宾的礼花。刚开始以为是随意飞来的孢子在树身上落脚,才让树身有了装饰品,后来才知道那是新加坡城市规划当局的有意为之。自此,鸟巢蕨在我眼里有了可观的身份。
    新加坡的路树都有自己的 ID 身份证,国家公园局每年都会派员检查每一棵树,为它们做体检,检测树身是否有腐坏现象,修剪与清除枯枝更是例常工作。因此,树的枝干都长得雄伟挺拔,有姿有态,叶子蓊郁,精神奕奕,附生在树干上的蕨类也受到贵宾式的礼待,它们可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啊。鸟巢蕨枯萎的老叶片会向下垂,越垂越多就显老态也越重,被工人褪去枯叶片后,像位重生的灰姑娘,又神采飞扬地依恋着大树,此生共荣。
    鱼游深池,鸟栖高枝。虽说此鸟非彼鸟,然而,草木有情,若是那课室窗外高墙上的鸟儿地下有知,岂有不悲泣哀嚎可否许我再来生,飞跃长堤再筑巢。
学生作品:
1
《美,不只在于表面》-高三理信官友婷
    在看不见尽头的沙漠中,时不时有着强烈的风,在没有任何大树和其他物体的阻挡下,风更加猖狂。风的到来连带着扬起沙尘这种体积小而轻的颗粒,它们积少成多,形成了沙尘暴,阻碍着沙漠上的各种生物。沙尘暴如同一个艰难的考验,沙漠上的生物们都因为这个考验,有的重心不稳,被吹走了;有的则是被沙尘活埋了。只有仙人掌这种不像花也不像树的植物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站立着。
    许多人或许会鄙视仙人掌的外观,,就因为它长得像一个植物界的外星人。人们往往忽略了仙人掌的内在价值,只用外表来评估仙人掌 。对植物看脸下菜,少有人会去欣赏大自然给仙人掌留下的形象。由于仙人掌的形状有点接近人类,又充满了生刺, 活像个无头但却有几根毛发的老人,人们也就这样把仙人掌当成了植物界的秃头老人。
    说起沙漠中的植物, 人们都会习惯性地想起仙人掌。因为从古至今,仙人掌在广袤的沙漠里见证了一场场的战争,一次次文明的改朝换代。直至今日, 在我们的世界里可能不再是只存在于沙漠的历史见证者,它还是许多人在 工作时在电脑桌边上陪着我们一起创造财富,为社会贡献的最佳伙伴。不同于在沙漠上, 在电脑桌边上的仙人掌通过电脑偷看世界上每个角落在当下发生的事。而我们选择仙人掌摆放在电脑桌上也是因为它不同于其他植物。如果在室内养的不是仙人掌而是其他植物, 其他植物则会在沒有阳光时呼吸作用,与人类抢氧气,而仙人掌则可以使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增加,有益于人的健康。不仅如此,仙人掌也是一个好养活的植物,如果在电脑前忙碌的你忘了为仙掌浇水,仙人掌还可以在第二天一样的挺立,而其他植物则可能开始垂下头,看起来要枯了。
    要说起仙人掌的结构 那就是在生物学上植物存活于沙漠上的经典案例。仙人掌的外观虽然看着满身尖刺,拒人于千里 ,但内里则是柔软娇嫩,充满水分。要说起他如何有如此多的水分,那便不得不提到仙人掌那恨天高的根。生物学上证实了植物的根会向有水的方向生长。那仙人掌则是把根生得很长,长到让它可以吸取上万颗沙子底下,还没被蒸发的水分。也许很多人认为仙人掌没有叶子, 但它的刺便是它的叶子,细如针的叶子让它有着减少蒸腾作用的能力。减少蒸腾作用可以减少水从仙人掌蒸发,这也是为什么仙人掌可以是生物学上教科书式的存在的原因。
    仙人掌的花朵如同荒漠中的奇迹,绽放时展现出令人惊叹的美丽。它们通常拥有艳丽的红、橙、又或者是淡黄色,在厚实的绿色茎干和尖锐的刺之间显得格外夺目。花瓣细腻而饱满,层层叠叠,犹如自然界中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每一朵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迷人的光彩,仿佛在向世人宣示它们的存在。仙人掌花的开放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更象征着生命在严酷环境中的顽强与希望。尽管仙人掌生活在干旱和贫瘠的土地上,但它们依然能够在合适的时刻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它们的美丽不仅仅在于颜色的艳丽和形态的独特,更在于那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
    我们知道了仙人掌那被它自己保护起来的柔软内心,以及外头那尖刺。或许有人会把它与与玫瑰联想在一起。玫瑰有着尖刺,与仙人掌有着极相似的地方。但两个的美 ,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大放异彩。玫瑰在时尚界中是永不过时的存在, 而仙人掌则是统治沙漠的勇者。仙人掌的美是不一样的, 它的美是自然界中超越自然且独一无二的存在。
2
《如菊淡雅》-高三理信许意心
    花朵生长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它们有的娇艳,有的大气,有的洁净,有的低调。水墨画里,油画里,诗词里,歌曲里都找得到它们的踪迹。他们的美突破了语言的
界限,被世界各地的人深爱着。花是一样的花,看花人的心境却不同,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每一朵花给不同人带来的观感都是不同的。她看牡丹艳丽大方,他却认为牡丹庸俗老气,偏爱洒脱清净的菊花。世人各有所好,实际上花儿无意,是看者有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淤泥中生长而挺立,却仍就干净清丽,莲花之于我是特别的存在。她长在池塘里,从岸边遥遥望去,有时大方舒展它的美,有时羞涩的把脸裹起,可不管如何,人都只能在岸边远远地观望她。珍惜它的人们,为了它愿意按耐住自己的好奇心,不去触碰它,只因不想破坏那份宁静的美好。要在淤泥中亭亭玉立不被沾污,对花而言来说都已不易,就更别干扰这一份宁静吧!
    这世间有一位像莲花般的文人,她是大作家三毛。世人皆知她才华横溢,词句美丽,人生经验丰富。她的谈吐,她的为人,她书里的句子都让人感受到童趣美好,青春洋溢。我们仰望她的美好却忘了她的忧愁。在社会的大染缸里,我们普通人尚且无法不与世同俗,又更何况是少年时期休学,年长时期经历了两次伴侣的死亡以及无数次濒死体验的她。或许正是因为见识过了世间大大小小的哀愁,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苦难,才让她即使在被心病所折磨,还仍对世间抱持着美好的看法。我仰慕她的文笔与纯真,向往她的自由和开阔,她就如池塘中的莲花般,我愿在远处瞻仰她的清新脱俗。
    “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即使坚守自己的原则,不与别人同流合污带来的结局是被流放,屈原也不后悔他的选择。渔父认为,若举世浑浊就应随波逐流,众人都喝醉了,就别保持清醒。渔父这番话并没有动摇屈原的信念,他就是如此的一个人,随波逐流固然惬意,可他无法忍受自己被世俗沾污,于是他甘愿赴死结束了他的生命,他也是我心中的一朵莲花。
    即将步入社会的我惧怕未来的种种,可到头来最怕的还是自己会自甘堕落,与世同俗。我希望自己无论经历了多少苦难都能不忘初心,无论在多么险恶的环境下都能维持信念。或许我不会成为风光伟大,名留青史的人物,只愿不忘初心,如菊般淡雅。
3
《孤独英雄-仙人掌》-高三理信杨皓维
    每当提起仙人掌,世人第一件想起的就是它那粗壮的绿茎,还有那一身拒绝你的钢刺。这些特点也无形中为仙人掌添加了冷漠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花圃里
很少发现仙人掌的踪迹。
    由于仙人掌的结构特殊,这也体现了仙人掌的过人之处。仙人掌的每个部位都暗藏着玄机。你看过仙人掌的叶子吗?仙人掌体外那一身拒绝你的钢刺就是它的叶子。仙人掌的针叶,让它能够在干旱的沙漠中减少水分的蒸发,也能够在酷热的天气里进行蒸腾作用以散热。
    它粗壮的茎中,能够储存大量的水分,使它在沙漠中可以在缺水的情况下生存两周之久。仙人掌的茎在沙漠中也可以被用作补充水份的食物让人类或动物食用,在紧急时候或许还能挽救一条生命,他是孤冷英雄,也是救命英雄。
    在沙漠中,仙人掌就同等于水源的存在,这是因为在沙漠中出现仙人掌,说明地底有暗流。或许仙人掌不喜欢热闹,而选择在广袤无人的沙漠里默默生活,又像是被世间抛弃而选择在沙漠中孤军奋战。
    仙人掌是孤独的,他在沙漠中守候,无人问津,日日夜夜都在岗位上等候,当你口渴时成为你的水,或者在你迷路时成为你的路标,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
    仙人掌是自由的,他独自一人在沙漠中不受外界评论与比较,不必与其他同等的开花植物争宠,守护那一片安静的沙漠,绽放出自己的光芒。
    仙人掌用它的沉默和坚韧,诠释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它不追求繁华,不依赖外界的赞美,却在极端的环境中绽放出自己的光辉。或许它的存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拥有什么,而在于能否在孤独与困境中依旧保持坚强,成为自己与他人的依靠。这就是仙人掌,无声的力量,沙漠中的守护者。
4
《仙人掌的顽强》-高三理信徐宇泽
    从我懂事开始,记忆中我家庭院便有着几株充满尖刺的仙人掌,每次放学回家都不知为何居然想伸手去抚摸它的尖刺,但一被刺到手指便会生气地跑进客厅不再理它。它们有着像沙漠中的仙人掌一样密密麻麻的尖刺包裹全身,有的又像金马伦山上看到的仙人掌般尖刺分散于身体各处,而我总是被第一种仙人掌所刺,且它们的刺非常细小,尖刺就直接留在了手上,直到手指红肿才发现自己被刺了。
    长大后从书本中了解到为何仙人掌的全身都是刺。它们因为生长在十分炎热的沙漠中,那里的水分又极其的少,因此它们将自己的叶子进化成如今所看到的尖刺以防止水分的流失。而且它们的根也十分的健壮和十分的长,因为那些根需要深入地底汲取地下水,而寻找地下水的途中充满了沙石,地下水也在非常深的地底,所以它们只能让自己的根粗壮至能深入地底寻找水源。
    虽然它们的刺让人讨厌,但它们却是许多沙漠中生物的救星,因为它们的茎是中空的,用于保存水分,因此骆驼会吃了它们来获取水分,而在沙漠中的人们也会用刀切了它们茎的顶端当作杯柄来喝茎中的水分以防止中暑。
    当然它可不只有一种形态,在金马伦山上贩卖的仙人掌由于没有了炎热的天气,也没有十分缺水,那充满钢刺的家伙居然开出了美丽的花,它的花形多样而且颜色也有许多种,还记得那时因为好奇而闹着父母买了一株开着粉花的仙人掌回家,结果不到几个星期那朵花便凋零了,只剩下那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满身尖刺依旧在那生长着。平时我也就浇浇水便不再理会它,只知道某天放学时听我妈说我家的狗将他咬了,整个茎破了个大窟窿,但到目前它仍旧在那生长着只是被咬的部分已不再呈现出青草般的翠绿,它已长到了我的腰的高度,风一吹来便会在那随风摇晃却没有倒塌,风停了便又会屹立在那边。
    仙人掌真是个顽强的植物,即使环境多么困难,它都能屹立不倒地在那生存着,即使它们充满尖刺但仍然成为了一些生物的英雄。
    仙人掌就像我生命中遇到的一些人,他们表面上十分严厉常常因为他人的小小过错便生气,但他们只是不善于表达自己心中所想,他们也只是不希望我再次犯这些小错或他们觉得这种错是我不该犯的,他们就像充满尖刺的仙人掌般拒绝着他人的接近,实则内心柔软娇嫩,处处为我着想。
5
《淡泊之菊花》-高三文商忠郑靖颖
    菊花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名花”。绝大部分的诗人都曾用菊花作诗,比如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也曾经在《离骚》中提到:“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同等,诗人元稹也在《菊花》中提到:“不是花中更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明了古代诗人对菊花的热爱。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爱菊成癖的文学家。他曾在《饮酒》中歌颂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叙述了他退隐后悠闲清静的生活,与大自然融为一体。陶渊明也多次在其他的诗中提及菊花,可以发现他对菊花痴迷十分。陶渊明或许不是第一位将菊花写进诗里的诗人,但绝对是第一个对菊花如痴如醉的诗人。
    对于陶渊明爱菊的表现,有人说:陶渊明用自己的气节为菊花增添了清新隐逸之气、高风亮节之德。周敦颐在《爱莲说》就曾提到菊花是花中隐士,这不就与陶渊明相同吗?隐逸诗人陶渊明一次又一次用菊花表达与之相配的高洁品德,他也成了菊花的代言人。
    菊花淡雅而素净,色彩内敛不张扬,只是低调的开花而已。菊花不紧不慢的在秋寒中盛开,毫不吝于展现自己的盛开之姿。它或许不似其它摇曳多姿的奇花异卉一般美艳,却也有独属自己的美。它是那么的洒脱清净,不愿与世同俗,正因如此,人们才会为他的神韵所倾倒。
    菊花也有独属自己的节日,那便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菊花节,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用菊花泡酒,喝菊花酒谈笑风生。浓烈的酒味参杂着一丝清新的花香,微弱却无法忽视,不经意中为呛辣的酒添了一股清甜,润人心脾。菊花虽不张扬,但却有许多奇妙功效。用菊花所泡的茶水清凉解暑,正适合在酷热的天气中享用,解除炎热天气带来的烦闷。
    在百花争奇斗艳的时候,菊花安之若素。菊花不似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不似松柏岁老而根弥壮,它只是低调的伫立在一角。菊花从来都是不紧不慢的,不过于张扬,只是坚守本分。菊花啊菊花,你为何如此洒脱呢?在本该百花齐放的季节中,从来都不会看到菊花的踪迹。它就像隐退于世的陶渊明一般淡泊名利,有独属于自身的追求。也正因有菊花存在,陶渊明才能让一个人心
黑暗阴翳、没有诗意的年代有了诗意。菊花拒绝了嘈杂与喧嚣,却没有拒绝孤寂与平淡,或许它独来独往的个性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6
《花中君子》-高三文商忠林妤瑄
    这世界百花齐放,有华贵艳丽的牡丹,迎雪傲立的梅花,端庄高雅的百合,而我独爱那自带清高气质的莲花。
    正当莲花开花时节,有时在池塘边漫步,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能看到一枝枝争相盛开的莲花。每当有微风拂过,莲花的花瓣就会化作少女的裙摆,随风摇曳,仔细听,说不定还能听见花季少女的嗔笑。自古以来,莲花就深受世人所喜爱,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以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皆是以莲花作为写作主角。相比艳丽盛开,气势张扬的牡丹,莲花的外形显得寡淡朴素,那么莲花又是凭靠着什么来赢得众人芳心的呢?
    “莲,花中之君子也,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这是宋朝大儒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莲花所做出的描写和评价。如果说这是对莲花的风骨及风韵的评点,那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对莲之神韵,莲之本质最透彻、最精辟的描写。莲花,生于淤泥却不染垢,由始至终都保持着自身的洁净,飘散着悠远的清香,如果以莲花喻人,有多少人能像莲花一般,在浑浊的烂泥里站稳脚步呢?
    在这个物欲纵横,人心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大多数人都是近墨者黑,近朱者
赤,而忘记了自己最初那洁白无瑕的面貌,再次意识到时,早已被混沌的环境染色,像莲花一样不受外界干扰而始终保持初心的人们,恐怕只是极少数。
    古时候的许多文人、士大夫、英雄豪杰等,都把莲花视为人生修养的意象,
向往着能达到的人生境界。莲花的人格化品德带给了他们信心与勇气,坚守内心的真善美,去抗击社会的假丑恶,期许自己能像莲花一般馨香,心光一片。
    世人爱莲之美,敬莲之风雅气质,除了在世间是清新脱俗的存在,在东方佛
教中更是为信徒所称道。莲花的超凡脱俗之气,被看作是永恒超越的精神象征,在庙宇里的壁画、雕塑和供奉物品中,都有莲花的身影,诸神及菩萨都是以端坐在莲花上的形象出现,由此就可看出,莲花便是一种神圣圆满的象征。
    我虽然不是佛教徒,但也对美好幸福的未来生活有所追求,即使置身于淤泥
之中也要保持高贵纯雅,不慕虚荣,洁身自好,犹如莲花一般绽放出一缕清香,装点一份美好。
7
《莲花的启发》-高三文商忠朱梓阳
    在美丽的花朵世界中,有人喜欢“应是绿肥红瘦的”的海棠花,有人喜欢凌寒独自开的梅花,有的人喜欢内心柔软外面长满尖刺的仙人掌开的花。但我唯独对莲花的爱永不凋零。社会就如一座大花园,而莲花就是花园中的君子花。
    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是这样赞美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染污垢,保持着自身的高洁,它还开出美丽芬芳的花朵,使泥塘焕发着生机。莲花就像一个皇帝,在池塘中高高的挺立着,让人们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花又更像一名君子,傲立的在浑浊的池中睥睨一切。
    世人谈到莲花,必然会联想到屈原。屈原生于楚国,和楚怀王的关系是君臣,
但由于他博才多识,推动了许多政策危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而遭到陷害,导致他在朝廷不受待见,和楚怀王关系日渐疏远,最终被放逐至江南。在那混乱的政局中,高洁的屈原反而成了背叛者。但屈原仍然选择那份高洁的品格,即便“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在楚国混浊的政治环境中,屈原如瑾如瑜的品格就是一朵挺立在黑水之上的莲花,他疏离邪恶,其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了一伟大的情感,死成为了一种惟美的跨越,自屈原跳河自尽,汨罗江畔多了墨香和粽子的香气。
    著名北宋诗人苏东坡也是一朵莲花。苏东坡原本是朝廷中的一名文官,风光无数,前途无量。因遭到了小人的嫉妒,他的作品被断章取义,导致他被贬至黄州,这就是历史著名的《乌台诗案》。但苏东坡并没有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改变了自己的心态,更换了自己看世界的角度,从原本的入世思想渗入了隐世思想,最终接受了佛家的因缘化。
    苏东坡在落魄时韬光养晦改变了他的格局观,反而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赤壁三咏》。这就和莲花十分相似,莲花不因命运将其安排到了泥沼中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仍旧出淤泥而不染,绽放它那映日的别样红。
    命运是屈原跳汨罗江自尽时的悲伤绝望,是西楚霸王项羽吞刀自尽时的仰天长啸,我们无法掌控命运的走向,唯独可掌握我们自身的修养。有的人会说上天不公平,但我认为上天似乎很公平,因为他对每个人都不公平,既然无法控制命运的齿轮,那就把个人本身的修养做好,不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不会为了融入社会而忘掉自己的初心。
    如果上天给了我一本潦草的书籍,我唯有努力奋斗,迎难而上才有办法拿起墨笔书写我平淡又独具一格的一生,在自己的花园中成为一朵高洁的莲花,在辽阔世界的一隅保有一缕清香。
8
《宁学仙人掌不择玫瑰》-高三文商忠封芷萱
    每种花各有各的造型,人们被艳丽的玫瑰所惊艳,喜欢浪漫的满天星,毕业季送出的一朵朵向日葵。花店里的花朵各各争鲜夺艳,希望人们选择它们成为花束的主
角。人们只在意打卡景点的花朵,赞美花束中的花朵,留意花瓶里的花朵,但却无人在乎那些路边无人问津的小花,更别说是不常见的仙人掌。我们能经常看见别人把多肉当成摆设品,因为它小巧可爱,但我们鲜少看见仙人掌的存在,因为人们都嫌弃它的外表,更忽略了它內在的特质与美。
    它平平无奇、它毫无特色、它从不争锋芒,它就是仙人掌。一身绿色的衣裳,配上一身尖尖的刺,有的还会戴着一顶圆圆的红帽子。一副生人勿近的样子,一看就令人厌恶。就是这样的一个植物,怎么能让人喜欢呢?可它的品性就是值得被敬佩与欣赏。
    在炎热的夏天,一望无际的沙漠似乎沒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但充满生命力的仙人掌就生长在沙漠里。它挺直腰干,在太阳的光芒照射下,如同一个在逆境中力求生存的勇者。仙人掌不仅能抵受极端干旱、严寒的环境,面对恶劣的环境它把根向深处探进,吸收养分,用身上的软刺忍受强烈的阳光,这是它生存的秘诀。它不畏困难,坚毅不屈地耸立,是与狂风、狂沙勇敢对抗的英雄。
    在恶劣环境中生存的仙人掌与温室中养的花卉形成了強烈的对比。如果说现在的我们在充满爱的温室里长大,被父母呵护着,那么当我们离开父母的保护伞后,就要成为一棵仙人掌,在险恶的社会中自立根生,秉持着仙人掌的品行,成为内心强大的大人。仙人掌的根像是我们的意志力,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达尔文说:“适者生存”,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那我们很快便会放弃,它是我们生存下去的力量。而没有强大的学习能力,我们也容易被强者所淘汰。正所谓强者已经在努力适应环境了,而弱者只停留和抱怨,所以就更快被淘汰。这也是为何仙人掌的寿命更长,而其他花朵总是要寻找不同的方法来延长生命。
    许多女孩都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玫瑰,因为玫瑰有着美丽高贵的皮囊,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像玫瑰一样吸引人并散发出迷人的气质。但这太难了,在茫茫人海之中又必须多么独特才能引人注目,让人一见倾心呢?所以人们就说,你不必成为玫瑰,你可以长成无名小花。但我觉得无明小花太脆弱,无法保护自己,而玫瑰虽然带刺,但比仙人掌娇贵太多了。所以,与其成为高调且万众瞩目的玫瑰,不如成为低调且胸怀若虚的仙人掌,过着自己喜欢的小众生活;与其成为人人争夺的玫瑰,不如成为能够自我保护且独立存在的仙人掌,与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硬碰硬!
9
《脱俗的莲花》-高三文商忠钟玮晴
    花开有声,雁过无痕。一净土,一掬清洌。一朵朵无声的花绽放在每个人的心中。陶渊明爱菊,因它酒脱清静而不与世同俗;唐人爱牡丹,因它张扬的气势与高贵的品
格;而我钟爱莲,因它出於泥而不染,娇嫩而不脆弱。
    莲花古称芙蓉也叫荷花,生长在池塘与淡水之地,喜阳光,风和日暖之季。通常会在夏季开花,而在开花后,不论早晚都不再闭合,只待凋落。种植莲花不需要很深的容器,它本身就是一种浅水植物,好养护,前期勤换水待种子发芽后,摆放在阳台外面,接受光照自己就会扎根。种植莲花不要很多技术,好养活,但要待它,需要给予足够的耐心。若是静不下心来看护,必然无缘开花之际。
    莲花也被称为”多面手”它的根茎可供池塘中的鱼虾栖息;叶子可供来往的蜻蜓、蝴蝶等昆虫停驻亦可盛露水;果实也常被端上餐桌作为零嘴,而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其花可用药有解热之功效。终年以水、淤泥中的养分供养,娇嫩也坚韧。如若阳光不足,生长不良,则无法开花。
    偶然经过一片池塘就可见那翠绿的荷叶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矫羞欲语;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阵阵,沁人心脾。一阵风过却不见那一株莲花调落,仍然伫立池中,昂首挺胸。
    周敦颐在《受莲说》中评论道:“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花虽长在淤泥中,其花瓣分毫不污浊,其根茎笔直不弯曲。
    若有人想观它的风采也只能远远地观望,在非花季时韬光养晦,只待时机绽放光彩。莲花在充满阳先的季节绽放却不会被猛烈的光所灼伤,而是成为池塘中最亮眼的存在,不论早晚,只要扫一眼就会被它的淡雅之姿吸引。
    莲花长在充满淤泥的池塘,一整片的池塘中,唯有它伸出水面,其根茎之笔直让它能够脱离泥泞的池底,冲破水面的根基也因长在水塘中,所以也拒绝了人们采摘用作装饰品。莲花之清香妖而不媚,它以清新脱俗的姿态出现在众人眼前,高高仰起脖颈迎接人们们欣赏的目光。
    世人爱莲之美,敬莲之风雅的气质,即使身处淤泥遍布之地,仍保持本心,以高雅之姿洗涤世间尘污。
10
《可畏可亲的仙人掌》-高三文商忠黄凯雯
    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点缀着一点绿,我们难以在这里找到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清新脱俗的菊花又或是苍劲挺拔的松柏,在这儿能找到的那点绿是仙人掌。沙漠太热了热到长不出仙人掌以外的植物。沙漠太干早,干早得长不出任何一株娇艳的
花。有人歌颂仙人掌内心的柔软,但他却长出了满身的钢针拒绝我们的拥抱。
    可即使是在这酷恶的环境下,仙人掌仍然闪耀着生命的希望,不屈不挠地生活在属于它的沙漠中。因为缺水,它便要稳稳的扎根在沙漠中,尽全力的汲取那少得可怜的水分。因为太过炎热,它便放弃身上的叶片,长满钢刺,减少水分快速蒸发。因为沙漠中过于单调,它便开出朵朵艳丽的花,自我陶醉,也成为沙漠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炎热的沙漠到了夜晚甚至可以达到零下 4 摄氏度,然而寒冷的夜晚并不能成为阻止它生存下去的理由。厚实的皮肤是它抵御寒冷的披肩。 既炎热又寒冷的沙漠,使它养成了坚韧、顽强的特质,似乎是在与天作对般,深刻的体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气势。
    仙人掌是善良、慷慨的。室内养花,每到夜间花会释放出二氧化碳而污染空气,不利于人体健康,但在室内养殖仙人掌却可使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增加,有益健康。而对于受困于沙漠中的人来说,它就是“沙漠中的救命稻草”,若有充足的勇气剥开其长满刺与厚实的表皮,就能发现其藏在内心的柔软。藏于表皮下的仙人掌肉存着大量的水分,可补充人类身体的水分。同时仙人掌身上长出的果实也可以作为食物食用。骆驼的主食更是仙人掌,因此骆驼并不惧怕仙人掌的钢针。
    若是养于室内的仙人掌,它并不像其它娇情的花朵一样需要每天浇水,它只需要一点点水,就够用几个月了。若是每天浇水,它反而会不习惯这些“优待”而渐渐死去。即使环境得到改善,它也不忘刻苦、自律的维持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样的特性使那些拥有“植物杀手”称号的人们增加了养殖仙人掌的自信心。试问谁能不喜爱好养活的植物“宠物”呢?
11
《心向仙人掌与菊花》-高三文商忠曾荣泳
    这世上存在着上百万种的植物。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高大稳重,有的妖媚艳丽,有的清秀芬芳。就没有找不到你心中向往的那一棵树或一朵花。在古代,诗人把心中仰慕的花或树写成一首诗,流传至今。就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以莲花为中心写出了春天的欢乐与清新景象。植树们也像不会走动的“人
类”,有着其独特的品性与特征。
    有一种植物,它样貌平平,总穿着一身绿色的服装,全身上下布满了尖锐的刺,似乎在警告人们不要靠近它。它就是仙人掌。仙人掌原产于热带干旱地区的多肉植物,有 2000 多个品种。仙人掌能够生长在其它植物难以存活的沙漠的原因是它们一身的“针”,也就是它们的叶子。但其实以前仙人掌的叶片也与其它植物一样宽的,后来因为这种叶子会使水分流失快,不利于在沙漠中生存。因此它们就逐渐进化成现今一身针的模样,让水分不容易流失。
    仙人掌奇形怪状加上锐利的尖刺的模样,使人望而生畏,但它们所开出来的花朵却分外艳,花色丰富多彩。被人们喻为沙漠中的风景,它们长出一朵花,像是在奖励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与努力。沙漠里的天气总是恶劣,当夜晚来临时就算受到了严寒的冲击,它们也不畏惧。面时高温的暴晒,它们也不为所动。全身披绿,在风中傲然而立,就好像守卫边疆的士兵一样。
    它们就像不争名,不夺利的隐士。当其它植物为得宠爱,而百花盛放时,它却守于沙漠之中,不在乎世人是否爱它。可它们浑身都是宝,无论是刺、茎还是液都能制成药,有清热解毒,健胃止痛的作用。当人们在室内养它时,它还可以让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增加,有利人们的健康。它不如众花那样娇气,但它却保持着目已独一无二的特性。
    除了仙人掌,我也喜爱总是在一旁韬光养晦的菊花。它有着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她们会穿着自己喜爱的裙子向众人展现出自己的清丽。白菊像冬天里的冰霜,黄菊像温暖的麦穗,红菊像秋天里的枫叶,绿菊像高贵的翠玉。不仅色彩各异,而且姿态万千。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安详自若。
    著名诗人郑思肖的《画菊》里写着,“花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离趣无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菊花并不与百花争艳,而独自盛开在笆旁,宁愿在技头枯死,也不会在北风中凋零。它就犹如冷艳清远的女子清气四溢,有高洁且坚贞的操守。在一般花中它的生命力也算顽强,不需要多高贵的技头,也可以开出如此“坚持”的花朵。今人喜爱。
    “菊花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句话取自于当代文学家陈毅的《秋菊》。高傲的菊花总以它的本性劝告着人们不要被风雪所因或吓倒,就算人生道路再怎么不平坦,只要坚持,就可战胜寒雪。
    虽菊花不如莲花的高雅,不如牡丹的雍容,不如松柏的魁悟,不如挂花的清香,因此常被人遗忘。那又如何?东晋时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本于官场上有所作为,但了解到官场的黑暗之后,便毅然辞官归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他还是喜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就像菊花一样清新淡雅。因此菊花带着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精神流传至今。
    人世多纷扰就要像仙人掌与菊花一样坚守一方土壤保有一份信念,活得清新自
在,怡然自得。
12
《像仙人掌一样活着》-高三文商忠李欣瑜
    仙人掌是一种生长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植物,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力而著称。它的茎粗壮多肉,能够储存大量水分,表面覆盖着蜡质层,减少水分的蒸发。仙人掌的叶子已经进化成尖锐的刺,既能防止动物啃食,又能减少水分散失。它们
的根系广泛而浅,能够迅速吸收稀少的降水。仙人掌的花朵颜色鲜艳,通常在夜间开放,以适应沙漠环境中的特殊传粉机制。由此可见,仙人掌的特性散发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和拥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仙人掌也慷慨大方帮助人类。一般植物因夜间会放出二氧化碳而污染空气,不利于人体健康;而在室内养殖仙人掌,却可使室内空气中负离子增加,有益健康,仙人掌可以为人类制造氧气和清新空气。另外,仙人掌也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仙人掌可制成药膳让患病的人服下,因仙人掌味淡性寒,可行气活血,可消热解毒和可消肿止痛等。
    我认为仙人掌是在生长的过程中,逐渐适应干旱和恶劣的环境而成为耐旱植物的。仙人掌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来发芽。而仙人掌的根系通常比较浅且宽,能够在贫瘠的土壤中寻找水分。仙人掌的茎干是主要的储水器官,当茎干逐渐变厚,并长出针状的刺,起到了防护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仙人掌真是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一边适应环境一边为自己的生长做出变化。
    仙人掌与岁老而根弥壮的松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及不与世同俗的菊花都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顽强特质。松柏生长在温带和寒带地区,适应寒冷和多风环境。莲花生长在水生环境,如池塘、湖泊和沼泽。菊花则适应性广泛,多生长于温带地区的土壤中。
    仙人掌也好像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坚守道德操守,勤政爱民。他在文学、书画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逆境中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苏东坡的乐观、宽容和坚韧的品质,正如仙人掌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通过仙人掌这一意象,使我深刻理解并感受到只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战胜生命中不可预知的难。
    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挫折、失败、打击。但我们像仙人掌一样、像苏东坡一样,我们也可以拥有与苏东坡一样屹立不倒的精神与光辉的人格魅力。